一站式专业广东度假会议服务

佛山绿湖度假酒店  

Greenlake Hotel

美食信息

    暂无相关数据.

景点信息

    暂无相关数据.

本地概况

fiogf49gjkf0d
地理位置优越城市
佛山市位于中国广东省中南部,地处珠江三角洲腹地,东倚广州,南邻港澳,地理位置优越。佛山气候温和,雨量充足,四季如春,属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,自古就是富饶的鱼米之乡。珠江水系中的西江、北江及其支流贯穿全境,冲积出这片丰饶的大地。


    佛山市现辖禅城区、南海区、顺德区、高明区和三水区。全市总面积3848.49平方公里,常住人口592.3万人,其中户籍人口361.1万人。佛山是著名侨乡,祖籍佛山的华侨和港澳台同胞达148万人,其中港澳同胞80多万人。

    佛山市位于亚太经济发展活跃的东亚和东南亚的交汇处,与广州地缘相连、历史相承、文化同源,同处在中国最具经济实力和发展活力之一的珠江三角洲经济区中部,共同构建“广佛经济圈”。得天独厚的地缘优势,使佛山能充分接受广州的辐射和带动,与广州共享基础设施、交通网络、金融资本、人才教育、科技信息和市场服务等资源,实现联系紧密、产业联动和功能互补,加快区域经济一体化和城市化进程。佛山市中心区距广州三大交通枢纽(广州新白云机场、广州南沙港、广州火车站)车程均在1小时之内。佛山毗邻港澳,与香港、澳门分别相距231公里和143公里,车程均在2小时左右,使佛山能够充分利用港澳的市场优势和国际性大都市的地位,推动佛山广泛参与世界经济,走向国际化。

 

 

历史与现代融合发展的文化名城
佛山原名季华乡,“肇迹于晋,得名于唐”,历史悠久,文化底蕴深厚,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。据考证,佛山的人类历史起源于现禅城区澜石街道区域,距今约4500-5500年前,百越先民沿西江、北江而来在这里繁衍生息,以渔耕和制陶开创原始文明。唐贞观二年(公元628年),因在城内塔坡岗上挖掘出三尊佛像,认为此地是佛家之地,遂立石榜改季华乡为“佛山”。

    唐宋年间,佛山的手工业、商业和文化已十分繁荣。明清时,更是发展成商贾云集、工商业发达的岭南重镇,与湖北的汉口镇、江西的景德镇、河南的朱仙镇并称全国“四大名镇”,与北京、汉口、苏州并称天下“四大聚”,陶瓷、纺织、铸造、医药四大行业鼎盛南国。清末,佛山得风气之先,成为我国近代民族工业的发源地之一,先后诞生了中国第一家新式缫丝厂和第一家火柴厂,并建立了“南洋兄弟烟草公司竹嘴厂”。

    悠久的历史,孕育了独具魅力的岭南传统文化。佛山素有陶艺之乡、粤剧之乡、武术之乡、广纱中心、岭南成药之乡、南方铸造中心、民间艺术之乡等美誉。

    佛山是“南国陶都”,制陶艺术源远流长,有700多年历史,自古有“石湾瓦,甲天下”的美誉。建于明代正德年间的南风古灶,是世界现存最古老的柴烧龙窑,薪火相传至今400多年,被誉为“陶瓷活化石”。2005年,佛山荣获“中国陶瓷名都”称号。

    佛山是“南国红豆”粤剧的发源地。诞生了粤剧艺人的代称——“红船子弟”和粤剧最早的戏行组织——琼花会馆。民间自发组织的粤剧演唱“私伙局”是佛山文化的一大特色,至今长盛不衰。每年一度举办的琼花粤剧艺术节,使佛山呈现“红船泊晚沙,万人看琼花”的盛况。

    佛山是“岭南成药之乡”。古方正药的历史有400余年,其产品种类齐全,大约分为膏、丹、丸、散、茶、油、酒等七大类,是工匠、居家、旅行必备的中成药,涌现出了“黄祥华”如意油、“冯了性”药酒、“源吉林”甘和茶等一批老字号名药。

    佛山的铸造业始于2000多年前。宋代时佛山所铸鼎、锅、钟、塔等闻名全国。到明代佛山的铸造技术已达相当高的水平,成为南中国冶炼中心。鸦片战争期间,佛山所铸大炮为抗击外来入侵发挥了重要作用。

    佛山是闻名的武术之乡,是中国南派武术的主要发源地。明初,佛山武术已相当普及。清末民初,佛山武术流派纷呈,涌现出一批有国际影响的武术家和武术组织,并通过各种途径走向世界,现在世界上广泛流行的蔡李佛拳,洪拳,咏春拳等不少拳种和流派其跟都在佛山,著名武术大师黄飞鸿,武打明星李小龙等祖籍及师承亦在佛山。2004年,佛山被授予“武术之城”称号。

    佛山是“狮艺之乡”,是南狮的发源地。龙狮起舞既是融武术,舞蹈,音乐等为一体的体育竞技活动,更是佛山武术重要项目之一,每年的“狮王争霸赛”吸引了国内外广大武术爱好者参与。禅城区是“中国龙狮运动之乡”,南海区西樵镇是全国唯一“中国龙狮名镇”。

    佛山是珠江三角洲民间艺术的摇篮,孕育并保留了秋色、醒狮、舞龙、龙舟说唱、龙舟竞渡等大量体现岭南文化精髓的民间艺术及民俗事象;秋色、剪纸、木刻年画、陶塑、灰塑、砖雕等手工传统技艺精湛,独树一帜。现有狮舞、粤剧、龙舟说唱、佛山木版年画、广东剪纸、石湾陶塑技艺、狮子头、香云纱染整技艺、祖庙庙会、秋色、十番、龙狮、灯彩等13个项目入选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。“行通济、无闭翳”,始于清初,盛于乾隆年间的正月十六“行通济”这一传统习俗完好地延续至今,并逐渐被赋予了现代的色彩,现日趋旺盛,每年都有数十万群众参加。 

    佛山饮食文化源远流长,是珠三角“美食之乡”。佛山是粤菜发源地之一,素有“食在广东,师出佛山”的美誉。一直以来,佛山以其民间食谱丰富、茶楼食肆林立、烹饪技艺精良而蜚声海内外。2004年,顺德被中国烹饪协会命名为“中国厨师之乡”。为弘扬佛山美食文化,每年“十一”期间举办的“佛山美食欢乐节”,已成为集美食、旅游、文化艺术为一体的盛大旅游节庆活动。

    佛山自古人文荟萃,才俊辈出。唐宋以来广东出过九个状元,佛山占其五。明清时为“气标两广的人文之邦”。近代以来,孕育了维新运动领袖康有为,政治活动家张荫桓、戴鸿慈、谭平山、何香凝、罗登贤、邓培,民族实业家陈启沅、简照南、简玉阶,科学家詹天佑、邹伯奇,文学家吴趼人,粤剧名伶薛觉先、马师曾,武术名家梁赞、黄飞鸿、李小龙,名医李广海,能工巧匠黄炳、陈渭岩、刘传,第一位华人牧师梁发等杰出人物。


    佛山市十分注重文化的传承发展。近年来,在加强文化遗产保护利用的同时,不断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,全面推动广播电视村村通,有线数字电视整体转换,农村电影数字化放映,文化信息资源共享(含联合图书馆)和“农家书屋”工程等公共文化艺术和文化产业,打造城市文化品牌。开展了“魅力佛山”系列文化活动。2007年成功承办全国第14届“群星奖”音乐,曲艺类复赛,祖庙全面修缮工程正式启动。设立了“佛山市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”。